“鉴赏”级信阳毛尖:献给真正懂得欣赏信阳毛尖的人! ---“嫩芽”毛尖:打造信阳毛尖中“最嫩”的毛尖第一品类!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信阳毛尖,俗称豫毛峰(产于河南大别山脉),但不是所有信阳毛尖都能叫“豫毛峰”!我们的定位就是:制做信阳毛尖中“至娇至嫩”的毛尖!
豫毛峰=“最嫩”的毛尖!
大凡听说过信阳毛尖茶的人,100%又都知道在茶香园注册以前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但不是所有信阳毛尖都叫“豫毛峰”!我们的使命就是:全新打造信阳毛尖中“最嫩”的毛尖第一品类品牌!(2008年后龙潭村茶香园从此将独享信阳毛尖原产地品类资源。)
“豫毛峰”毛尖品质保证:在最佳的天然产区、最佳的生长环境区域、最合适的采摘季节时期内、按照加工“最嫩”毛尖所需要的纯芽进行生产。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健全豫毛峰茶叶最全面的营养物质和最佳的口感回报您的关爱与呵护!
好毛尖,源自天然!按照那个久远的传统,饮茶,要讲究“明前”、“雨后”的天时;“高山云雾、潭雪霜魂”的地利;更要“风花雪夜、一日备三绝”的人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优质“信阳毛尖”的生长区域非常狭小,它的原产地是“一寨·二潭·五云”产区的高山茶园。所以非名山大泽,无以生名茶风行天下;非能工巧匠,无以制佳茗流芳百世。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这些海内名茶,无不集天然造化与人工繁复于一身。 来自深山,采于春天!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在茶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产自江苏吴县太湖之滨洞庭山的碧螺春而言,须用早春茶树上采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顶级碧螺春,1公斤干茶需要茶芽3万到4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来自豫南大别山脉的信阳毛尖更是精益求精:1斤毛尖干茶需要10万个小米芽尖!而这数十万枚嫩芽,无不是采茶少女于清明和谷雨时期的每一个黎明前一一采下,一人一天仅采得鲜芽300克而已。人工之繁可见一斑。 要复兴和传播这悠远而博大的顶级绿茶“信阳毛尖”传统,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市场能独树一帜,天然造化和人工繁复是两道绕不过去的关口,然而“豫毛峰”做到了!
制作信阳毛尖中“最嫩”的毛尖必需具备的四个原则:
第一原则:源自最佳天然产区
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尤其是师河港乡处于北纬31度至32度,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
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第二原则:最佳的茶树生长环境
信阳对茶树的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
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正如群众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典型生态环境,这里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香高味浓。多次冲泡,香味犹存,魅力诱人。
第三原则:最佳的时节进行采摘
鲜叶的采摘是加工的第一步,也是形成信阳毛尖品质的基础,故对采摘质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采摘的原则是采晴不采阴、不采老不采小。信阳茶区一般采茶期分三季:清明至谷雨前后采春茶(香高味浓),芒种前后采夏茶(味苦),立秋前后采秋茶(味甜)。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信阳茶区的最佳采茶季节,故而豫毛峰只选择在春天这个最佳的时期内的鲜叶来加工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