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花茶曾经独占京城茶叶销售量的九成,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这是无数老北京人记忆里小叶花茶独一无二的口感。花茶融茶叶之味、鲜花之香于一体。饮花茶,犹如赏一件茶的艺术品。
其实各种名茶大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如龙井是微微橄榄味,信阳毛尖是熟板栗味,黄山毛峰是一股沁人的冷香,太平猴魁是淡雅的兰花香,日照茶则是一股豆香。只要熟知各茶特色,自然不难辨别。
花茶,起源于元朝,首创者为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他对花茶的制作可以说是别出心裁,每天清晨他蹲在池塘旁观看,当莲花含苞欲放时,即将茶叶放入其中,然后经一昼夜的自然熏染,次日再摘下莲花,用纸包好,晒干。这样反复3次,就制成了“莲花茶”。到了明代,大画家徐渭在倪瓒“制作花茶”的基础上将花放入茶叶中,盛入锡罐,制成梅花茶、兰花茶、桂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等各种各样的花茶。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
经过香花熏制而成的花茶,所用的花主要是茉莉,还有木樨、蔷薇、玫瑰等等。一般认为花茶出现在中国的明朝。花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中国的北方人特别喜爱喝这种茶。
据说慈禧太后从清晨起床,到睡觉入定,几乎一会儿都离不开茶。出行时,必有太监提火炉热茶随行。睡觉前,饮一杯糖茶,她认为可以安神。枕头里也用它伴眠可以保护眼睛。慈禧饮花茶不是那些经过火焙的茉莉花或玫瑰花茶,而是刚刚采摘的香气浓郁的鲜花,掺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所以饮起既有茶香又有花香,味道更佳。
花茶的品种很多,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
茉莉花茶窨(这个字同‘熏’,用于窨茶叶)花要在夜间进行,下半夜一两点钟时,现场观察,只见地面上堆着一堆堆茶胚(毛茶),茉莉花骨朵也堆成小堆,大都已含苞待放张开了嘴。茶工们在铺开的茶坯上撒上一层花,再撒上一层茶,再一层花,一层茶……茶工们拿着木锨、一垅垅地来回翻去翻来。待天快亮时,将茶坯装筐倒到电动筛子上,筛去已完成了使命的茉莉花。再将茶坯堆成一堆,待夜间再窨一窨。当天下午,花农们送来新采的茉莉花骨朵,花堆渐渐生温,花骨朵慢慢开放。这就是茉莉花茶的窨花过程,简单地说,即以茶叶与芬芳的茉莉花朵拌合而窨藏之,使清新的茶叶渲染浓郁的花香。到了老北京人口里,他们称其为“香片”。
茉莉可改善昏睡及焦虑现象,对慢性胃病、经期失调也有功效。
中国的茉莉花茶,远销欧美,可是在东南亚却一时滞销。销售人员调查原因,原来是当地华人华侨中“茉莉”与“没利”谐音,触了他们的忌讳。销售人员投其所好,在“茉”字上添了两点,变成了“莱”字,“茉莉”变成了“莱莉”,与“来利”谐音,当地人听了很高兴,销路立即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