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看到很多茶叶品牌的广告,他们都诉求自己是“从茶园到茶杯的好茶”,诸不知,这条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
按照现在中国茶叶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现状,我们先细细分解这条路上的各个环节。
在茶园之前,至少还有两个环节:茶园开垦,茶苗引进。这两件事不仅是体力活,更需要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做指导: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条件、适合的茶树品种。
种了茶苗,就需要呵护茶树、管理茶园。比如要挖沟、要施肥、要修剪、要除草、要防虫和治虫……茶园大都在山坡和丘陵上,如果不在茶山上亲自种一季茶,茶农的辛苦和劳动量你肯定很难想到。
这算是完成了茶叶种植的环节。到了茶园可以产出的年份,到了采茶的季节,采茶工难招这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又摆在了茶农面前,不仅工资和费用见长,而且一年比一年难招。茶农每年都发愁,茶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很多茶类的黄金采摘时间都不超过一个月,过了季节,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招来了采茶工,还要迎来送往,解决他们的食宿,培训基本的采茶方法,安排、组织和考核他们的劳作。
炒茶、制茶更是一个技术活、一个工艺活,同时也是个非常需要体力的辛苦活,这算是茶叶生产的最核心环节了。如今的炒茶师傅进入严重的中年化,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留住年轻师傅?
生产出了毛茶,接下来就是茶叶的精制加工环节:拣择、分选、分级、拼配、提香(复烘)。到此,茶叶就算是成品了,绿茶和发酵程度较低的白茶、黄茶和青茶就得进入冷库储藏。
在销售环节,至少还可以细分为:包装、分销、进店、零售。销售环节是整个茶产业链的龙头,又承担着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对接的重任。这个环节,在多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资金、智慧和人力密集,成本与日俱增。
茶叶到了消费者手里,似乎大功告成了,但事情并没有完。很多茶类的茶叶还有一个储藏问题,最后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茶叶的冲泡,这时的茶叶才终于到了茶杯里。
在上述的所有环节中,没有哪个环节不重要。当你端起来一杯茶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除了你做的“买茶、存放茶、冲泡茶”之前,还有多少人在多少环节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智慧和多少汗水!
对于茶叶企业,这个茶产业链条中涉及到了农业、加工(生产)业和服务业,穿透了三大产业。宏观上来说,综合管理难度极大,微观上而言,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都不能有一点马虎和闪失,而且其成本也很高。而保证“一杯好茶”的最后两个重要的环节交给了消费者。
在整个链条上,还有多次交易。交易过程中就有茶叶品质的鉴定、价格的谈判、实物的交割和物理上的多次转运。
在这个链条上,资金、智力和科技等三大力量不仅越来越不可或缺,而且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链条中,为了节省人力,茶农和茶企业开始购置茶叶生产和加工装备,尽管可供使用的装备十分简陋、十分粗糙。
这就是“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旅程。陈宗懋院士对此发表过感慨:没有哪个产品有如此漫长的产业链和如此繁琐的产业环节!所以,我们的茶企业不要轻易对消费者作出自己难以兑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