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溪,既是溪名,也是街名。
溪水源出南山,流经一条小街,直下龙门浩,流入长江。小街大概是因溪水而得名。
它位于重庆主城区南岸黄山和南山之麓,又与真武山毗连。虽地处群山包围之中,但有公路和人行大道可通广阳坝、龙门浩、黄桷垭、老厂等地。交通极为方便。
在抗日战争时期,除蒋介石利用黄山地势建有官邸之外,一些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和工商、金融界巨头也在清水溪附近的山上建有别墅。因之,给这里几百户人口的清水溪小街带来了繁荣。街上有日用百货店、副食品商店、理发店、面店、饭馆、茶馆、菜市等等。并在小街后面创建了一所小学,便于居住在清水溪附近的适龄儿童入学。
当时,在清水溪的所有店铺中,营业时间较长,又常有客人往来的店铺,是一个江津人开的茶馆。因为它是这条小街上唯一的休闲场所,也是茶客们称道的品茗之处。故生意较兴隆。该店的茶汁好,实与水质有关。由于来自山间的涓涓流水十分清凉,用它浇开后沏出来的茶汁,无论品饮、缓酌、细啜,都感芬芳醇厚。有人借此为茶馆写了一副堂联:“茶香满座客;馆雅四时馨。”用“茶馆”二字冠顶,状其茶香闻远近,店堂陈设雅致,宾客盈门之盛况。
人们在里面不但饮茶解闷、会友、搓麻将;还褒贬善恶,抨击时弊,谈论国事。至今我还记得茶馆中的另一副对联:“同沏清溪水;共饮富士茶”。就表达了人们关心国事,坚决消灭倭寇,收复失地后,用清溪水来沏泡从日本富士山上采摘来的新茶的心愿。
抗战胜利后,原居住在这里的一些人家便相继迁走。这个茶馆和一些店铺也随之停业。清水溪就失去了原来的繁荣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大约在五十年代末,清水溪这条小街,便改建为共青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