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铺   商务中心   报价单   询价单   登记商家
当前位置:广西茶网 -> 新闻中心 -> 营销策划 找产品 | 看求购 | 找商家 | 人才招聘 | 行业展会 

TOP

“文化输出”是中国茶叶根本出路
2010-01-09 20:44:31 来源: 】 浏览:510次 评论:1

   如果我们成功地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让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改从中国饮茶习俗,我们就不仅能够为有限的农地赢得最大的收益,而且还可以把越来越多的海外农地发展成为我们的原料供应地。

    “中国: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这是英国《金融时报》10月10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据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抗衡;即使在中国,联合利华(Unilever)立顿(Lipton)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高达仅次于它的本土竞争对手的三倍之多。价格方面,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叶

    中国茶叶出路何在?我觉得,关键在做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故乡,中国茶产业总体上是内需导向的,产量很大一部分供应国内消费,而且,我国外销茶叶与内销茶叶品种类别差距甚远,出口茶叶多数按照目前占据海外市场主流的欧式口味制作,内销茶叶则以按中国传统口味制作为主。由于最能欣赏茶文化的消费者绝大多数集中在国内,因此,越是高档茶叶,销售就越是集中在国内。

    我们显然不能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依靠掠夺当地农牧民土地建立起大面积产业茶园的道路。在人地关系紧张、西方文化又主导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采用类似我们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由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于出口劳动,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等于进口土地;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加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来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但这种类似于加工贸易的模式与加工贸易一样收益微薄,对于我们不能掌握定价权、不能引导其消费潮流的商品而言,我们暂时满足于这种模式的微薄收益倒也不妨;但对于我们可以掌握定价权、可以引导其消费潮流的商品来说,这种模式的微薄收益就不可容忍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其消费潮流来取得最大份额的收益,而茶正是走向这种良性循环模式最有潜力的中国出口品之一。因为中国拥有众多名茶,其品质绝非快餐式茶叶的立顿之辈可以相比,如果要龙井、冻顶乌龙、普洱之辈向立顿看齐,无异于让范思哲降到与真维斯一个水平。甚至某些按照西方口味制作、产业化模式运作已经颇为成功的茶产品,其价格极为高昂,喝到我的口里,我也觉得味道还赶不上价格比那低很多的老配方“文革砖”之类。我们何必要选择如此可笑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茶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改从中国饮茶习俗,欣赏和追求中国茶叶风味的精妙之处,我们就不仅能够为有限的农地赢得最大的收益,而且还可以把越来越多的海外农地发展成为我们的原料供应地。

    无须讳言,殖民时期的印度茶业问世不久就将正在清末的中国出口茶打得一败涂地;在立顿茶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在杭州也出现过“立顿入口,龙井洗手”的现象。但清末的中国积贫积弱、屡战屡败,任何一个欧洲小国都可以欺负中国而无须承担多少真实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必定被视为弱者、落后者的野蛮习俗而不会受到多少外国人的追捧,但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的先辈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为我们树立了这样一个国势蒸蒸日上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笔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起来为自己取得更大利益而还是要一味唯西方风尚是从呢?

5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marlbo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0年 袋装水将引领消费升级 下一篇有此一说:茶叶价格是怎样被炒高..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