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喝什么茶好?专家提醒,适当喝点儿花茶、红茶、铁观音、普洱等,可以起到消积解毒、暖胃养肝的作用。不过,饮茶也有“四大纪律”。
河南许昌倩之韵茶店高级品评师潘倩认为,春季,人的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春季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因此,春季的养生保健工作很重要。而茶叶由于有助消化、清肠胃、解毒的功效,所以春季适当饮茶,可以起到清肠、暖胃、养肝的作用。
《本草纲目》记述:“茗,苦茶。茗,味苦,微寒,无毒,主痤疮,利小便,祛痰,热渴,令人少睡,秋与采之。苦茶,主不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
在这里,茶被记述了性味,即微寒、味苦。性味,一般称为“四性五味”,四性,即寒、凉、温、热;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这两者都与药的功效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为补,而苦则泻,所以茶是兼有补和泻两种功能的良物。于是,也就有了“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中国古代不少史籍都有关于红茶、普洱等茶功效的记载,认为“普洱茶膏能治百病”,红茶具有“醒酒利尿、消食理气、清胃生津、刮肠通泻、祛风镇痛及驱寒解毒”等功效。
饮茶 “四大纪律”别忘记
喝茶也要因人而异,有关专家还给了“好茶人”一个“四大纪律”的建议:
纪律1:饭前不宜饮茶。茶会刺激唾液的分泌,如果饭前仍“大饮其茶”,吃饭的时候,就会食不知味,而且会妨碍饭后的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
纪律2:饭后短时间内不宜饮茶。饭后饮茶能解肥腻助消化,但因为茶中含有鞣酸,容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鞣酸铁,随大便排出体外,造成血液中铁含量降低,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同时,如果餐中多食含磷、钙的海鲜等食物,茶中的草酸也极易与钙结合,且不易排出体外,容易形成结石。所以,饭后应饮淡茶,而且要饭后15分钟再饮,这样既可以帮助消化,又避免了种种副作用。
纪律3:不宜空腹饮茶。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减少胃液的分泌。茶性寒,冷脾胃,还会引起心悸、心烦、眼花、发抖等“茶醉”现象。
纪律4:不宜喝太烫的茶。太烫的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的刺激较强,长期饮用容易使胃壁受损引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