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区,千米以上山峰有175座,处处层峦叠嶂,县里因势利导,挖掘高山之优势,大力发展茶叶。
素有“闽中之秀”美誉的大田县是“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通过政府科学规划,扶持发展茶产业,在各个传统农业产业中有效突围,闯出一条群众致富的好路子。
目前,全县已拥有茶园约5万亩,加工企业400多家,年产干茶3500多吨,茶产值近3亿元,茶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独特的地理优势
大田县位于福建中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千米以上山峰有175座,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具有种植高山优质乌龙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独特的高山韵,逐渐赢得市场青睐。
大田高山产好茶。据介绍,现有生产的“高山云雾茶”系列有高山优质乌龙茶指铁观音、金萱,绿茶有银针、雪山毛尖等10多个产品,“仙项”牌乌龙茶、绿茶,已经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五龙针螺”2003年获省名茶奖,“大仙峰毫茶”、“黄珍珠”、“雪山毛尖”、“茉莉银针”、“梅剑”、“金萱”获福建省优质茶奖,“茉莉香片”获2002年韩国茶人联合会国际金奖,“台式乌龙茶”2001年获中国星级茶王赛名茶奖,“东方美人”(茶的品名)在2001年国际茶博展交易会评审中获得国际名茶金奖。
赵荣生书记说,大田县以“工业打头阵,农业创特色,建设新农村。”近年来大田县以年新开发茶园面积8000亩的速度,发展高山优质乌龙茶。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5万亩,2006年全县茶叶总产量3200吨(其中绿茶1330吨),产值22400万元。优质茶产量占41%,优质茶产值占62%。茶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撑,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出台好政策激活茶产业。2004年,大田县出台了扶持茶业发展的补助政策,以缓解当地群众资金短缺这一难题。着重从种植、加工入手,补助范围涉及茶园基地建设、茶园道路、修建厂房、购置设备以及建蓄水池、园内绿化等附属设施。新建茶园需连片20亩以上,每亩补助茶苗款达50元,设备购置补助更是高达20%。这一补助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广大茶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茶产业朝着无公害方向健康发展。仅2004年这项补助政策,先后给茶农发放了补助金185万元,还兑现给茶农贴息补助金40万元。
试水茶园抵押贷款
在政府补助、贴息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当地创新推出茶园抵押贷款,实现茶农融资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茶园抵押贷款,不仅对茶农,而且对信用社、林业部门等也是新鲜事。
2008年3月起,大田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召集农信社、林业局、茶叶局、人行、银监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制定了《茶园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去年12月,第一笔茶园抵押贷款发放,现已发放380万元。
大田县林业局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茶园抵押贷款的办理程序与原有的用材林抵押贷款相近,都是使用林权证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中心对前来办理林权证的茶农简化手续。
茶园抵押贷款的对象主要是“求上进”的茶农,信用好,资产负债率低,茶园有常规管理,茶树树龄在3至12年间,有一定规模的厂房和制茶设备。贷款额度为评估报告或咨询确认价值的50%以内,几十亩、上百亩的茶园评估下来,贷款金额数字不小。在目前已经发放的380万元贷款里,大多在三五十万元。这对有意扩大规模、增加设备、开拓外地市场的茶农们来说,有了较好的资金支持。茶农都说:资金不但解决了化肥费用,开垦新茶园、添置制茶加工设备、到外地开拓市场等费用也有了着落。
破冰之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安溪县、福安市等茶叶大县纷纷前来取经,有意推行这一贷款模式,以期进一步解决茶农们融资难题,推动茶业更快发展。
加速品牌战略推进
大田县注重文化兴茶,为了更好地普及茶文化,下发《大田县茶文化宣传推介方案的通知》,大田县委宣传部制定《大田县茶文化宣传推介方案》,全面推广、普及茶文化。成立三明市首支茶艺队,在多个重大活动中登台献艺,赢得好评;此外,大田县内外许多文化人士或书、或诗、或画、或影、或歌、或舞,完美诠释着大田高山茶的内涵与文化。
2008年10月19日,由大田县茶业局和质监局共同起草的《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这一标准的制定,统一金观音乌龙茶质量标准,使生产加工由粗放式管理及作坊式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大大促进该县茶叶产业的强劲发展,推动全省金观音茶树品种的生产发展,使福建省的茶产业更上新台阶,朝着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显著效益。
赵荣生书记说,茶业是大田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龙头产业,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提升大田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着力促进茶产业的优化升级,塑造“大田高山茶”良好品牌形象。
打造闽中生态产茶区
赵荣生书记告诉记者,由于大田县茶叶发展起步较晚,借鉴其它茶叶大县成功的做法,取长补短,引导茶农靠前规划,高标准建设茶园、茶厂,注重茶叶的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着力推广高山茶的发展,化后起劣势,为后发优势。在短短的五六年间,大田县高山茶异军突起,在种植面积、加工制作水平、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等方面均成为省里产茶新区的典范。大田县被评为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国家质检总局已把大田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也列入福建省茶业新区开发科研基地。
近年来,大田县大力引导推广有机、生态绿色茶产业,广大茶农对茶园进行科学管护,严控化肥、农药使用,并在制茶工艺环节通过外出学习,聘请安溪制茶师傅加工,高档次茶叶产出率明显提高,克服消费市场整体下滑、萎缩的不利影响,吸引了福建省内外茶商纷纷到大田采购茶叶。为了做强做优茶产业,进一步打响大田茶叶的品牌,大田县决心按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的品质,实现优质高效。
构建生态茶园,统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原则,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构建10万亩的生态茶园。在茶叶发展中,从“园、林、路、水、电、房、苗”七方面科学、合理、配套地实施。同时,为增强茶叶品质,解决茶园所需大量的有机肥源,大力推广“猪沼茶”种养模式,满足茶叶所需肥分,循环利用,增加茶园效益,延长产业链。
最后,赵荣生书记说,大田县致力发展“54321”优势农业产业群,即培植发展5万亩高山优质茶、4万亩反季节蔬菜、300万只肉兔、20万亩竹林、10万亩木薯。培育了“雪山”萝卜、“山宝”雪蔗、“金阳”生姜、“阿佳”苦菜、“仙顶”牌高山云雾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记者 苏水良 郭振栋)